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单元,是智慧城市建设惠及民生的落地举措,是涵盖城市管理、政务服务、居民服务的重要载体。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早在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已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随后的十年里,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国家相继出台《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涉及智慧社区建设制度、政策、标准、治理体系等方面。
现阶段,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社区基础设施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和扩大政务信息共享范围、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是落实二十大报告精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关乎民生及社会关注的话题。
建设及运营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智慧社区整体的运营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摸索和尝新层出不穷,探索了周边电商生态系统、社区O2O服务收费、医疗服务、物业服务收费等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但目前各自为政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智慧社区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互联网经济的规模效应优势难以凸显。因此,需对智慧社区进行整体布局、整体筹划、整体运营,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动,提高智慧社区的运营效率和规模经济。
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智慧社区信息安全的威胁时刻存在。如社区传感器节点易被不法分子偷盗,存储密码和感知数据被不法分子获得;系统遭到恶意攻击,导致数据破坏及网络瘫痪;云计算平台安全防护策略存在漏洞及灾备管理不完善;数据隐私保护不规范,监管缺失;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针对智慧社区信息安全方面的检验检测和认证尚不完善等等。
数据构建感知终端系统
顾名思义,智慧社区建设是以居民服务为核心,它围绕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等生活要素,依托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整合社区数据资源,创建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新模式,其对区域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要实现这些新型模式,依托海量数据,构建感知智能终端系统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如部署城市智慧社区物联网感知终端设备,强化物联网技术在家居控制、安防监控、照明控制、环境控制、人口流动监控等领域的应用,基本形成集感知、汇聚、交互为一體的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同时,对社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地区全域各大小区及居民住宅的安全监控。基于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及住宅内安装空气质量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设备,实现环境在线监测。
数据如何让社区更智慧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而社区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将数据融入市民生活的字里行间,也是城市智慧水平的集中体现。数据的价值体现在对其规律的查找、分析,面对浩如烟海的数字大军,智慧社区应用将所提供的服务分门别类为智慧物业、商业O2O、智慧物联、公共服务、社区活动等等,以人为本的智能管理系统,有望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舒适、高效。新型智慧社区的打造就是要不断突破技术瓶颈,站在智慧城市全局高度来规划和设计。
目前市面上依托数据打造的智慧社区应用大多包括基础环境、基础数据库群、云交换平台、应用及其服务体系、保障体系五个方面。其中,基础环境为摄像头、定位器等硬件环境。基础数据库则包括业务数据库、传感信息数据库、日志数据库、和交换数据库等四大数据库。云交换平台主要用于实现异构网络数据的交换及计算。最后,保障体系从技术、运行、管理三方面出发,构建安全防范体系,确保基础平台及各应用系统的可用性、机密性和可控性。
当前智慧社区建设及运营面临的资源配置、投资风险、信息安全等问题,已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城市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水平,如何充分借助于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数据技术,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的建设,提升政府社区管理效率、均衡服务资源配给、构建便捷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万物互联的智慧社区,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物业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数字化转型更是物业企业的重要议题之一。数字科技在数字应用上赋能物业企业,智慧物业管理平台应运而生。“十四五”规划对推动物业数字化发展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特别是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这意味着物业企业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蕴含着“逆生长”的良机。
同时,物业管理更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居住环境和便捷服务,另一方面也为园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科技的工作环境。建设完整产业园区,要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包括物业服务和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所以数字化产业园区对物业的要求是平台化、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功能性的技术应用是创新的基础,同时实践人文性和社会性的业主服务突破,物业的价值在社区治理中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近日,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官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组织召开第五届理事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会议传达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对协会提出的工作要求。
倪虹部长指出,物业管理是重要的民生行业,是落实“城市三分建七分管”理念的重要领域。要大力推进党建进社区工作,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直接联系群众的优势,主动配合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更好地为群众做好增值服务,引导物业服务企业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改善物业服务,夯实安居这个人民幸福的基点,让群众住得舒适、住得安心,不断促进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而把城市建设好、治理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要加大稳岗促就业的力度,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宣传引导,顺应新时代新要求,满足群众新需求,探索物业服务新的增长点,促进物业管理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吸纳更多就业,为促进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小物业”牵动“大民生”。物业服务质量关系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是事关居民福祉的民生问题。从政策视角看,智慧物业正在迎来发展的风口:借助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发展,搭乘“新基建”战略快车,智慧物业的发展正在从封闭的企业个体建设向开放的行业性智慧平台发展,不管智慧物业当下和未来还将经历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其发展的大势已成,且正在席卷业内万千企业滚滚向前。
有专家认为,为了支持物业行业智慧化转型和行业升级,应该提升并尽快出台智慧社区、物业行业标准和智慧物业等级评定规定。基于标准和分级,加快出台针对智慧物业重点企业的专项鼓励和扶持政策。
推进智慧物业建设,完善智慧物业标准化体系尤为重要。目前,全国智标委为了进一步促进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标准化建设,提升社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已正式开展国家标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3部分:物业管理》的编制工作。力求使得社区物业的发展有标可依,有据可考,提升社区物业的智慧化水平,有效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精细化。
随着大众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住房已不再只是钢筋混凝土堆砌的冰冷建筑,而是享受生活、感受温暖的家。智慧社区作为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也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传统物业转型升级的妙药良方。
智能物业管理工具在防疫期间充当了“小帮手”的独特角色,社区的智能防疫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外测温设备、消毒无人机、翻译巡逻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成为防疫战线中的特殊身影。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更多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智慧物业设施,成为助力物业公司提供更好社区服务的重要工具,在社区管理中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专业人士分析,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社区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智慧社区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幅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智能化服务和精准化决策能力。随着智慧治理服务从城市向社区、村镇等基层延伸,智慧社区成为基层治理领域应用新焦点。
对于业主而言,智慧社区为生活带来的改变,除了方便快捷,更多的是安全。
智能车牌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车辆管理无人值守设备、智能安防系统……随着各类智能系统逐渐在社区中发挥作用,智慧物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智能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主动自动识别业主、陌生人、外卖快递员;社区停车场、车位自动进行使用频率分析,施行无感通行缴费;社区线上APP与线下商家服务联通,提供购物、教育、养老、娱乐等各类生活服务;智能监控系统自动识别高空坠物,社区消防设施自动检查……随着越来越多智慧物业硬件与软件设施被投入社区物业管理使用,这些颇具“未来感”的生活场景正逐渐变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感”。
过去,承接查验业务由于标准不统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查验师的专业经验和责任心,且线下记录较随意,导致误判、问题表述不统一、数据不准确等问题时有发生,加上有经验的查验师紧缺,而查验工作常常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考验,这就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查验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由于在用户注册时,平台就已经完成了对业主身份的认证,后期任何服务都可以一键办理。以车位租赁、买卖为例,过去业主必须带着相关证明材料,亲自到物业服务中心询问车位余量,现场签订协议并付款。如今,业主只需通过智慧物业,就可查看到车位余量,线上选定车位后直接签约付款,足不出户就能完成。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物业服务企业通过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和集约化管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在行业新技术运用及项目外包等方式的助力下,物业服务500强企业的人均效能正在显著提高。头部物业服务企业几乎都拥有或正在开发自己的信息化平台。
在智慧社区快速发展的时代下,线上和线下服务日益融合,发展智慧物业是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方向和趋势,可以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提升业主满意度、推动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物业管理,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处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末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公共服务属性。
有效解决新时期物业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不断提升物业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要依托智慧社区理念,积极应用新技术,推广“互联网+物业”管理新模式——智慧物业建设,就是适应新形势,推动物业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以信息资源共享加快物业服务行业规范化、市场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可以预见的是,在智慧社区的浪潮下,物业行业已进入“大物业”时代,无论是横向从传统住宅社区、商业写字楼到产业园,甚至城市管理等多元业态和服务场景的拓展,还是纵向服务能力从基础物业服务到生活服务、资产管理等的延伸,在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都是与时俱进,以科技赋能。
高位建设,智慧化有价值
物业服务如果想要智能管理,对物业进行智慧化建设必不可少。智慧物业就是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物业行政管理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商家等主体间搭建统一的或集成度较高的数字化平台,统筹配置各类资源,实时共享各类信息,实现在线服务、在线监管、在线民主决策、在线评价以及社区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有效提高物业服务质量效率和监管水平。智慧物业平台能够为市民提供社区医疗、养老保健、智能交通、电子投票、水电气自动抄表、安防监控、邻里互动、社区文化及教育、电子支付等丰富多样的服务,最大程度、更低成本地满足业主多样化需求。
具体价值如下
一是有效提高了物业管理效率和质量。通过物业管理基础信息的数字化集成、共享和应用,能够使行政主管部门清晰直观地了解物业服务企业运行情况,对规范行业秩序、推进物业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是有力促进了社区民主决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业主充分表达诉求和意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过程更加公开透明,能够有效增强小区和社区决策的民主性和规范性。
三是拉动了社区商圈的经济发展。能够加强小区周边商业资源信息的整合、共享和利用,精准进行宣传广告,更好地对接居民需求和商家供给,促进社区O2O消费和快递服务等新业态发展。
四是有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物业、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对物业管理进行改造后,也能使社区更方便地接入未来智慧城市的大平台中。
硬件互联,融入基层治理
物业服务企业在疫情防控中承担了大量公共事务,在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物业将是基层治理的关键节点,智慧物业平台就需要适时打通与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卫生防疫部门的快速通道,让平台融入智慧社区的框架,依托硬件互联和软件服务,有机融入基层治理。
以社区出入口为例,从车辆、人员进入社区智能设备识别范围的那一刻起,智慧物业便已开始发挥作用。智慧通行系统通过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红外线测温,可以实现无接触开门、高危预警排查等功能,而系统收集的数据,也可用于统计每日车行情况、甄别人车异常、分析人行轨迹,预警人群聚集等现象。而当人、车由出入口进入社区,无人机消毒、智慧巡检、智慧照明、智能停车场等应用场景,也适时开展作业。
硬件设备的互联,是智慧物业为社区筑起安全防线的基础,唯有在门禁、监控、电梯、停车场等处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智慧物业才能让社区从内到外穿上一层“保护衣”。虽然智慧物业应用场景广阔,但近年来这一行业也聚集起众多不同类型的“入局者”,由各类企业打造的诸多智慧物业平台,各有系统、标准不一、接口协议互不通用,积累的数据资源难以共享,也难以向智慧社区输送。
当智慧社区依托物联网等新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时,物业管理行业也在不断升级,从最初的基础型物业管理到如今的数字化转型,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经历了科技的洗礼,智慧化、多元化等全新的功能服务已经成为物业管理的亮点。
文章来源:CIH中国、国智标委